<object id="1amdu"><strong id="1amdu"></strong></object>

  • <acronym id="1amdu"><strong id="1amdu"><address id="1amdu"></address></strong></acronym>
      1. <p id="1amdu"></p>
        <table id="1amdu"></table>

      2. <track id="1amdu"></track>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物 > 我們身邊
        投稿

        疫情期間城市里的傾聽者、陪伴者

        2021-12-24 02:02:01 來源:央視網 作者:王小英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一名抗疫一線的志愿者忙碌一天后,深夜打來電話哭著訴說憂慮:自己白天接觸了幾百人甚至上千人,萬一被感染,會不會感染家里人?

          一位疫情前剛貸款開店的老板,每天眼睜睜看著只有支出沒有收入,焦慮不安且無能為力。

          一位老人打來電話,說自己獨居的妹妹需要長期吃藥,疫情期間因為買不到藥,精神狀況出現異常。老人尋求緊急幫助……

          從10月19日甘肅蘭州出現本輪疫情首個確診病例,到10月25日甘肅省心理咨詢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臨時組建心理咨詢熱線12355,免費為人們提供心理咨詢,再到11月27日甘肅本輪疫情最后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治愈出院轉至定點康復醫院,人們走出家門,甘肅省心理咨詢志愿服務隊隊長楊尚儒真正理解了,人間煙火氣真的能撫慰平常人的心。

           楊尚儒:疫情期間能夠幫到人,很開心

          甘肅省心理咨詢志愿服務隊隊長楊尚儒

          當10月19日蘭州出現本輪疫情首例確診病例后,甘肅省心理咨詢志愿服務隊隊長楊尚儒立即決定要做點事。這不是他第一次在疫情期間做心理危機干預了,很多時候,他更多地將這種干預定義為傾聽。

          2020年初,疫情在家期間,他接到太多關于焦慮的咨詢,于是他聯系共青團蘭州市委員會,建議開展免費心理咨詢。“參與者都是我認識的同行和我的學生。”楊尚儒說,當時時間太緊張了,沒有時間組建專門的熱線,于是他號召大家在網絡上公布手機號。

          楊尚儒沒統計過那一次公布后同行們接了多少電話,但他知道,疫情放大了很多問題。有些人被隔離后,從物理隔離轉化為心理隔離,在隔離的地方不知所措;有人打來電話求助,不知道該如何和上初中的孩子朝夕相處。

          “對很多家長來說,之前只是放學后相處,疫情后一直在家,家長和孩子隨時起沖突的較多。”2020年4月9日,甘肅省各級各類學校有序開學,楊尚儒接到了很多家長的求助電話,說度過了一個特殊的長假期以后,孩子不愿意去上學了。

          “拒學者以初中生偏多。”這種電話從2020年4月一直持續到2020年9月。正因如此,2021年10月,蘭州再次發生本土確診病例,并且中小學均停課實行線上教學后,楊尚儒覺得自己應該繼續做點啥。

          與此同時,共青團蘭州市委員會在2020年開展心理咨詢的做法得到了共青團甘肅省委員會的認同,省委員會決定向甘肅全省推廣。為此,共青團甘肅省委員會將原來的青少年法律援助熱線12355暫時改為甘肅心理咨詢專線, 免費接受大家的咨詢。

          熱線有了,接聽熱線的人從何而來?“當時需要甘肅各市州都得有心理咨詢師,而且得是專業靠譜的,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或者至少是科班出身的。”“從21號開始,每天電話不離手,基本從早打到晚,聯系各地心理咨詢師,詢問對方是否有意愿以及有時間參與這件事。”楊尚儒最后聯系了500多名愿意參與的志愿者,“ 初步定的目標是一個市州至少得有5到15名心理咨詢師才行,還不包括督導。”

          “疫情期間會接到什么樣的心理咨詢求助,一切都是未知的,關鍵是這是一個臨時組建起來的志愿團隊,首先專業上得有保證。”于是楊尚儒聯系了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專職心理教師張翔等人,圍繞規范、倫理、安全三個方面撰寫了培訓教材,對參與的心理咨詢志愿者進行培訓。

          10月25日起,心理咨詢專線12355正式上線,專線安排專人接聽并根據情況將熱線轉接到值班老師手機上。楊尚儒和張翔商定分兩步走,一是給2020年曾參與過志愿服務的心理咨詢師排班,一人先接三天熱線,另一方面撰寫培訓教材,對2021年剛加入的心理咨詢師進行線上培訓,確保后續有人接聽熱線。

          最終,加入甘肅省心理咨詢志愿服務隊的成員有心理咨詢師、心理學教師、醫院精神科醫生等1400余人。

          匆忙組建心理咨詢專線,讓楊尚儒在疫情期間更加忙碌。接受采訪時他坦言,疫情期間的工作量遠超平時。因為要隨時接電話,他的手機就一直放在桌上隨時充電,耳機不離身,從早晨睜眼到臨睡前,隨時都在擔心會有電話打進來,有時甚至在凌晨兩三點還會接到電話,而他也因此有了兩個后遺癥——失眠和痔瘡。盡管如此,楊尚儒依然覺得,疫情期間能夠幫到別人,他很開心。他坦言,接受了很多人的咨詢,做心理咨詢志愿者讓自己感覺到有價值。疫情打破了人們生活的規律,很多時候他會建議朋友,哪怕是在家隔離,也要盡量讓自己的作息變得有規律,并且要找機會多運動,和親朋好友多聊天,保持社會交流。

          張翔:疫情打破了人們穩定的狀態,對每個人都是考驗

          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專職心理教師張翔

          10月27日,接到楊尚儒的電話時,張翔拒絕了,因為他還要兼顧接聽蘭州市教育局蘭老師心理熱線。他知道2020年初那輪疫情對學生和家長影響頗大,他擔心自己顧不上。

          后來,張翔眼看著蘭州疫情越來越嚴重,他覺得還是得加入。張翔和楊尚儒同為中國心理學會甘肅督導點的成員,兩人相識已久。根據最新進展,兩人商定由張翔和其他幾位老師負責線上培訓,為參加心理咨詢專線12355的心理咨詢師志愿者進行線上培訓。

          張翔坦言,心理咨詢專線不同于面對面的心理咨詢,有一點得有保證。大家打電話來求助,不可知的危險情況比較多,一旦需要心理危機干預將會非?简炄,所以培訓至關重要。

          “在當初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規范和嚴謹。”張翔說,整個課程圍繞規范、倫理和安全三個方面展開。比如倫理方面要求接聽熱線的老師要守住無傷害原則,面對情緒比較激動或有攻擊性的人,不能還擊,也不對對方的語言進行評價。

          更為重要的是安全守則,為此,張翔和編寫線上課程的老師根據過去經驗編寫了一套危機手冊,當接熱線者遇到需要進行危機干預的情況時,要及時應對。

          接熱線,有時候是無力的,沒辦法給予對方最需要的。張翔說,當對方打電話過來,我們能做的就是傾聽和理解對方。

          2020年張翔就曾接到這樣一個電話。來電人稱,自己年前剛借款裝修好酒吧,結果疫情來了,后來學校都復課了,可娛樂場所還沒復蘇。張翔說他特別能理解對方的崩潰,但電話接到后面會很無力,因為對方的問題很現實,自己只能是做一個傾聽者。

          正因如此,2021年做線上培訓時,他特地強調一定要耐心傾聽。11月時,他接到一家建設公司的求助電話,稱單位有20多名員工回蘭州后被集中隔離,需要他的幫助。他們都需要養家糊口,被集中隔離后一下子閑下來,家里又有一堆事需要操心。張翔說,疫情打破了人們的穩定狀態,對每個人都是考驗。

          相比而言,因為職業關系,張翔接觸最多的是學生和家長這個群體。疫情之初,孩子聽說不用去上學后很興奮,希望能好好玩幾天,家長則變得焦慮,希望孩子在家也能穩穩當當,雙方的矛盾由此凸顯。不過當孩子在家不怎么說話時,家長又開始擔心孩子的情緒,打電話尋求幫助。“有些家長可能沒跟孩子單獨相處過這么長時間。”張翔說,生活正常時早晨家長出門上班,孩子出門上學,相處的時間極為有限,有些家長甚至不知該如何跟孩子相處。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孩子可能較為興奮,變得晚睡,第二天上網課時便打瞌睡,這時家長又著急了,矛盾再次升級。

          不論是12355心理咨詢專線還是蘭州市教育局蘭老師心理熱線,張翔說,這類咨詢是最多的。甚至有家長打來電話求助,說孩子在游戲中充值了,不知道該如何退錢等。

          李雪:疫情就像催化劑,很容易放大人們不好的情緒

          李雪在疫情防控一線

            1988年出生的李雪,是蘭州市七里河區農業農村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一名心理咨詢師。2020年初那波疫情之初,她便將自己的手機號公布在網絡上,免費提供咨詢。

          2021年,作為蘭州市七里河區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李雪需要前往社區一線擔任疫情防控志愿者,但她還是決定繼續參加熱線接聽,因為她知道很多人需要。

          因為身處疫情防控一線,李雪能明顯感覺到,疫情就像催化劑,很容易放大人們不好的情緒。“排隊做核酸時要求大家保持距離,有人會抱怨甚至發脾氣;小區出入要求登記,也會有人突然對工作人員發火。”疫情期間李雪曾在核酸采集錄入點做過志愿者,也曾在社區卡口擔任志愿者,面對這樣的情況,李雪說,這時候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做工作。

          家中有4歲的女兒,每天在外面接觸幾百人,盡管穿著防護服,但李雪坦言一天下來真的是身心俱疲,天天做核酸檢測,每天都在忐忑地等待檢測結果。正因如此,李雪對防控一線志愿者承擔的壓力感同身受。

          疫情期間,李雪單位的同事,除了被隔離的,基本都在防控一線當志愿者,有人在核酸采集錄入現場維持秩序,有人在社區卡口值班,有人在隔離酒店值守。她將心理咨詢專線發給在隔離酒店值守的同事,“萬一集中隔離的人中有這方面需求,這個熱線可以幫到他們”。

          2020年接受咨詢時,李雪對一名求助者印象深刻。求助者因為有家人被確診,家里其他人均被隔離。結果這個信息被泄露,這名求助者和家人由此遭受到網暴,家人甚至想自殺。

          2021年11月6日,一名外地來蘭的確診病例在網絡上發布了自己如何被確診及在蘭州接受治療的過程,幾天后這篇文章在抖音、微信上引發了爭議,不少人在網絡上謾罵這位發文者。大家都處在高壓狀態下,越是這個時候,能察覺到自己的情緒,對其他人就能多一些理解。為此,李雪在抖音平臺上發布了一段視頻,建議大家理性地看待這件事情,不要被別人帶節奏,結果李雪自己也遭受到了一些網友的謾罵。

          “一半的人在支持我,一半的人在罵我,甚至威脅我刪除視頻。”李雪說,疫情讓人壓抑了很久,有些人借此發泄,有人甚至都沒有看完對方那篇文章,信息掌握并不全,也跟著一起罵。

          2021年疫情期間,在值班接聽心理咨詢專線時,李雪曾接到了一名學生的求助電話。這名學生本身就有嚴重的抑郁情緒,疫情期間抑郁癥爆發了,申請去看病結果沒被批準,病情加重。電話中,這名學生訴說著自己的難處。李雪說,這名學生需要的便是傾聽,快要掛電話時求助者放聲大哭,稱從來沒有人接納自己、鼓勵自己。

          “哭出來的那一刻,對方應該會稍微好受一點。”李雪說,疫情期間不論是接聽熱線還是在疫情防控一線值守,她只想盡一份自己的力量,想讓疫情趕快過去,讓自己生活的城市恢復正常。

        責任編輯: 王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

        A片免费网站